(作者:许晚樱)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建成即闲置”的困境屡见不鲜,众多投入巨资打造的地标性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乃至整个新区,在竣工后即陷入使用率低下、人气不足的尴尬境地。这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更凸显了传统建设模式中设计与运营严重脱节的根本性问题。知名景观建筑师孙超以其独特的“以运营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为摆脱这一困境开辟了新路径。
孙超的设计哲学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他深刻认识到,要摆脱困境,设计师必须突破传统角色的局限,不能仅仅满足于创造美的空间形态,而应该将设计视野延伸到项目全生命周期。基于这一认识,他主张设计师需要在项目最初阶段就引入运营思维,将后期的使用需求、维护成本、商业价值等要素纳入设计考量,从而使建筑作品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这一理念在其负责的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等多个代表性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菲律宾克拉克温泉度假城及Fontana国际会议中心项目最年轻的总负责人,孙超在规划阶段就展现出前瞻性的运营思维。他没有将这一项目视为静态的建筑作品,而是将其作为一个需要持续适应未来重大国际活动需求的动态平台。在具体设计中,他重点围绕动线预留和设施兼容性进行创新,通过规划可灵活分隔的组合空间,使场地能根据APEC会议等高规格政 治会谈、东南亚运动会等大型体育庆典的不同需求,快速重组布局。同时,他预先设计了清晰的人车分流系统,并预留充足的后勤通道与设备接口,确保各类人员、物资运输和临时搭建互不干扰。
这种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使该中心在建成后展现出卓越的功能适应性与出色的资产运营效率。它不仅满足日常运营需要,更先后成功承办了2015年APEC会议和2019年东南亚运动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场馆的使用率与投资回报。在APEC会议期间,其预设的动线系统和空间兼容性有效保障了高规格会议的安保与礼宾需求;而在东南亚运动会期间,场馆又能快速转换为适合运动员集会、媒体工作的多功能空间。这两个高规格国际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验证了孙超将运营思维前置到设计阶段的远见——正是这种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前瞻性规划,为建筑注入了长期生命力,使其真正成为可持续创造价值的有机体,也为孙超后续形成系统的“以运营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论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这一运营导向的设计理念,在孙超其后的作品中不断深化与拓展,呈现为对项目长期生命力的多维度塑造。在塔山公园景观项目,他创造性地将“三元文化”内核与现代城市功能相融合,通过复合绿道系统串联自然与人文节点,使这座占地1512亩的城市山地公园自开放以来持续焕发活力,不仅成为日均接待数千市民的城市绿肺,更通过特色景观的持续运营,年均举办文化教育活动逾百场,成功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活力。而东部过境高速公路景观提升概念方案设计工作中,孙超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将生态修复与工程景观有机结合。面对这条全长32.4公里、含有多座隧道与特大桥梁的复杂交通廊道,他主导的景观概念方案不仅完成了全线生态基线评估,更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与生态设计,将原本单一的交通基础设施转变为连接深港两地的生态廊道,为深圳市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莲塘隧道工程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提供了重要的景观技术支撑,展现了基础设施项目在生态价值与工程品质上的双重突破。
从提升公共活力的塔山公园,到赋能区域发展的东部过境高速,孙超的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以运营思维贯穿始终的主线。这一理念在高端人居领域的应用,更展现出从功能价值、到资产价值、再到文化价值的递进式深化:新世界临海揽山项目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社区的长期活力,通过300米水廊和24米叠水瀑布打造独特的山水格局,结合精准的商业配套规划,持续提升社区价值。海语东方项目以1.2的超低容积率与精准布局,将自然禀赋转化为不可复制的居住体验,成就资产的长期稀缺性,荣获TITAN全球地产大奖2021金奖。深圳湾壹号项目则将文化符号提升为可增值的品牌IP,通过对传统鱼灯元素的创新转译,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为品牌持续运营提供支撑。这些项目共同证明,运营导向的设计能够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价值,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孙超的设计理念展现出显著的时间连续性。从2006年菲律宾克拉克温泉度假城及Fontana国际会议中心到新世界临海揽山项目,其核心理念一脉相承,但又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在时间维度上,更表现在对不同类型项目的适应性上——从国际会议中心到城市新区,从历史街区到高端社区,运营导向的设计思维都能帮助项目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这种将设计与运营深度融合的方法,为行业提供了从"建造城市"到"运营城市"转型的可借鉴路径。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的今天,孙超的运营导向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设计创新不仅在于形式与空间,更在于创造可持续的价值生态系统。当建筑能够随时间推移不断焕发新生,设计才真正实现了其最本质的使命——为人类创造持久的美好生活空间。孙超的实践表明,以运营为导向的设计不仅是技术方法,更是一种责任担当,它让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平衡经济与社会价值的桥梁,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