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陶为媒,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隆重开幕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3-10-08 | 773 次浏览 | 分享到:

柴烧·鉴往·致行,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隆重举行

2023年9月13日至10月13日,主题为“柴烧·鉴往·致行”的“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如期举行。

此次艺术节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云南红河州文旅产业链、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共同承办的一次大型国际陶瓷柴烧艺术盛会。上海市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宝库文化运营中心、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汉光陶瓷艺术馆、建水紫陶协会、上海东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单位与机构参与了协助办理。此外,云南省文联、上海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云南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国中华陶瓷艺术学会等三十多家高校及行业组织提供了学术支持。

艺术节期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李遊宇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张夫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郑宁教授,中国艺术学院创作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乐耕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邹晓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导、上海立达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林迅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先生,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建水县紫陶协会副会长徐荣洪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陶瓷工艺大师、建水县紫陶协会常务理事白建明先生,这九位顶级陶瓷艺术家、陶瓷理论家、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参与其中,为艺术节增添了浓重的学术氛围。

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自2015年开办以来,每两年一届,经过发起者与举办方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集陶瓷文化、学术研讨、艺术交流、产区推广等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化陶瓷柴烧艺术盛会。其规模涵盖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亚洲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盛会以“柴烧·鉴往·致行”为主题,旨在立足于往届艺术节富有成效的基础上,助力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树立重启生活的勇气,不断审视过往、思考未来,并付诸行动。截至目前,据艺术节组委会统计,国内(含港澳台地区)参展艺术家累计已达700多人次,国外参展艺术家累计已达300多人次,艺术节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得到了逐步提升。

据组委会介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的发起者与主办方,通过不断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工艺美术专业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遊宇教授的带领下,历经十余载的创新与探索,已建设成为国家双一流专业,创立了一整套适应于当前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引领了国内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其中,由艺术大师领衔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和国际合作课程获得了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在学术界、行业协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从2017年第二届上海国际柴烧节开始,组委会便积极主动探索新的举办形式,联合国内著名陶瓷产区联袂举办,共襄盛举。而此次“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就联合了云南省红河州辖区内的建水紫陶产区共同打造。建水紫陶采用其境内五彩山的独特材料,数百年间经由一代代匠人绵賡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终于制作出“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的器物,被誉为“滇南琼玉”,先后被国家轻工部、国家质检总局列入“中国四大名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悉,“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上海、云南建水两地举办。

第一阶段,为2023年9月13日至9月29日,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了20位国内外知名陶艺家、高校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大咖,齐赴云南建水紫陶产区,举办“建水紫陶国际创作营”,使用建水紫陶原料进行独立创作。期间,开展了创作营启动仪式,与当地院校、企业、工作室的交流,柴烧专题沙龙,创作营点火、开窑仪式,“2023年第十七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式,建水紫陶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环节。

第二阶段,为2023年10月6日至10月13日。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暨国际陶瓷柴烧作品展于10月6日上午十时在上海中心珐琅厅隆重开幕,有190件作品在上海中心进行公开展览。

云南省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李继显、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周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院长吴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科与学术发展办公室范希嘉、上海静安区人大财经委主任陶澐、上海交通大学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南通工组组长单爱党教授、上海徐汇区文旅局副局长胡弢、中共建水县委副书记文武、中共建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强、建水紫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柯学、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陈敬、上海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耿鸿民、宝库文化运营中心总经理周铭、上海市云南商会会长杨彬、上海市云南商会名誉会长尹安泰、上海市云南商会理事卢志刚等领导、嘉宾、行业专家及艺术家们出席了开幕式。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长周斌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执行秘书长陈敬女生,中共建水县委副书记文武先生,参展艺术家代表Ole Morten Rokvam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李遊宇教授致辞,随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先生宣布“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

6日下午,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406会议室,举办了“AI背景下陶瓷柴烧艺术的未来和发展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嘉宾、艺术家、建水政府领导、玻璃与陶瓷专业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张夫也主持。

广东佛山职业柴烧艺术家邓榕深以“当代陶与不同材质结合的探索”、挪威陶艺家奥雷·莫滕·洛克凡以“我建造的窑和我的柴烧作品”、中国台湾第十四届中华陶艺协会理事长、台湾新竹市百位艺术家、中工美院高级研究员谢志铭以“柴烧陶艺像一幅副美丽的画”、丹麦陶艺家梅特·玛雅以“泥土的诉说”、瑞典陶艺家阿克塞尔·丹哈以“来来回回还是我”、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曲冰以“建水印象”、南非陶艺家里卡·赫尔伯斯以“点燃了非洲的火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当代陶艺家李立宏以“我看柴烧-第五届上海-建水国际柴烧艺术节创作营的思考”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以及艺术分享。随后,与会专家、艺术家进行了有关柴烧艺术的自由发言和讨论。

当日晚上,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大眼睛,举办了“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颁奖典礼”。自7月24日全网公开发布作品征集通知以来,柴烧艺术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的423件报名参展的作品。8月底,经过专家评审,入选柴烧作品200件。

10月5日经过9位专家评委严肃、公平、公正的评审,从来自中国、西班牙、瑞典、挪威、南非、韩国等6个国家、国内12个省、6个窑口的柴烧艺术家的190件原创柴烧作品中,最终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

金奖:

获奖作者:梅特.玛雅(丹麦) 获奖作品:《海浪》

获奖作者:李宗昌(韩国) 获奖作品:《罐2》

银奖:

获奖作者:张涛 获奖作品:《勇往直前》

获奖作者:严逢林 获奖作品:《基因密码》

获奖作者:郑东薰(韩国) 获奖作品:《变形女性》

获奖作者:潘娟 获奖作品:《一画》系列之二

获奖作者:郑建平 获奖作品:《静观》《架势》

铜奖:

获奖作者:林松 获奖作品:《见山》

获奖作者:奥雷.莫腾.洛克凡(挪威)获奖作品:《NO.4865》

获奖作者:马世昌(澳大利亚) 获奖作品:《装饰音》

获奖作者:张学龙 获奖作品:《松林滩涂16》

获奖作者:安美贞(韩国) 获奖作品:《断绝》

获奖作者:陈剑生 获奖作品:《中国石》

获奖作者:刘玮琪 获奖作品:《报纸.状态系列2》

获奖作者:孙波 获奖作品:《古老的存在》

获奖作者:邓榕深 获奖作品:《包含》

获奖作者:李军 获奖作品:《东北民俗系列之一.笸箩.方盘.瓢.杯》

获奖作者:张孝成 获奖作品:《福禄满溢》

获奖作者:郭祥 获奖作品:《装饰刻填自然落灰釉柴烧套》

优秀奖:

获奖作者:王霁 获奖作品《哼哈》

获奖作者:王俊彦 获奖作品《磐石·卷轴》

获奖作者:肖春魁 获奖作品《柴烧花器》

获奖作者:张玺元 获奖作品《见水一方》

获奖作者:丘永祥 获奖作品《焠痕》

获奖作者:何国海 获奖作品《柴烧高筒瓶》

获奖作者:杨建超 获奖作品《苹果盖罐》

获奖作者:杨英才 获奖作品《开瓶有奖》

获奖作者:王少鹏 获奖作品《禅莲》

获奖作者:金爱英 获奖作品《大风歌》

获奖作者:沈君衡 获奖作品《柴烧花口方瓶花插》

获奖作者:邱莲珍 获奖作品《柴烧茶碗》

获奖作者:刘晓阳 获奖作品《火迹》

获奖作者:李俊 获奖作品《流光岁月》

获奖作者:佟汝才 获奖作品《柴烧花瓶》

获奖作者:李立宏 获奖作品《可口可乐——china》

获奖作者:那乐 获奖作品《漠》

获奖作者:唐跃明 获奖作品《菌菌有味》

获奖作者:俞杰星 获奖作品《山魂》

获奖作者:张鹏 获奖作品《柴烧夹砂切痕瓶》

获奖作者:李保恩 获奖作品《土风柴烧宝瓶》

获奖作者:徐倩 获奖作品 《枯木又逢春》

获奖作者:金麟 获奖作品《流光溢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就体量与规模来看,第五届上海-云南建水国际柴烧艺术节,是我国陶瓷柴烧艺术领域产生国际性响力最大,专业性最强的一场空前盛会。它为各国陶瓷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文化相互交流、技艺相互切磋的展示舞台,体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精神与国际化视野。通过将柴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高校陶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对于提升柴烧作品的学术地位和市场价值、优化建水紫陶乃至全国陶瓷产区结构、增强陶瓷技艺与理论的国际化交流,都将产生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与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