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极致匠心——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戎向阳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2-04 | 3093 次浏览 | 分享到:

1.webp.jpg

  “暖通设计是创造春天的美好职业”,戎向阳说道。的确,暖通设计师追求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营造一个舒适的人工环境,方寸之地或是摩天大厦皆是春天。建国70周年,在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暖通行业也在经济发展中成长,经历了从“冷”到“热”的变化。戎向阳总工正是国家巨变、行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本次赛尔传媒有幸拜访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倾听戎向阳总工的“冷暖”人生。

情缘初结  一往而深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少年时期的戎向阳,踏入了大学校园,“我是浙江人,祖辈曾在抗战时期在重庆呆了8年,冥冥之中,似乎注定如此,我大学考入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起初对专业不太了解,80年上大学只填院系,不填专业,我填的是城市建设与工程系,系里包括供热与通风专业、给排水专业、燃气专业三个专业。80年是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所以我选择了城建系,分到了暖通专业,由此与暖通专业结缘。”戎向阳回望与暖通专业的缘起时提到。

  1984年毕业分配,戎向阳被动员参加大西南建设,进入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工作至今35年。尽管期间也有外派到几家公司,比如如今的华艺等,但都属于西南院官方的合作。经历了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过程,同时也历经了从普通设计师、主任工程师、所总工程师到院总工程师的过程,期间从未离开西南院,也从未离开暖通行业,一直坚守在暖通设计一线。正是这种跨越寒暑的专注,成就了现在的工程设计大师。

从“冷”到“热”不忘初心

  从上大学接触暖通行业至今近40年,戎向阳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砥砺奋进、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下暖通空调领域从“冷”到“热”的过程,见证了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对节能、环保、低碳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戎向阳感叹道:“确实能够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经济以及行业的变化。现在不可想象哪个办公楼、酒店不设空调,而且建筑体量也越来越大,城市中几十万平方米的建筑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专业在民用建筑的设计中,经常是采暖设计或者局部房间的空调设计,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有了民用建筑的中央空调设计,逐渐有了大型医院、办公楼、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机场航站楼、大型综合体这些复杂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这些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能耗占比大、机房大、管道需求空间大、人员对室内环境的要求高,专业的复杂性开始显现。在关注室内热环境营造的同时,对节能营造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到今天,能源和环保的压力导致社会对暖通设计师的有了更高的要求,暖通专业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突破了传统的弱势地位,有了更多可做可为的事情。”

  戎向阳表示,“这样的大时代下,作为一个暖通人,唯有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兢兢业业埋头做事、严谨求真、潜心研究,方能使自己的设计、研究成果可以造福百姓。”

潜心科研  醉心设计

  工程实践为科研提供方向,科研又是工程实践的“隐形动力”。戎向阳提到,“除了工程项目,近些年还承担了一些科研工作。很多在工程上出现的问题,怎么通过技术研究来解决,是我近十几二十年一直在做的事。”

  西南院在大型航站楼设计方面专业水平高,专注程度高,参与机场相关工程项目较多。在工程实践中,戎向阳带来团队开展了大量的工程调研,发现机场存在大量能源浪费。能源代价大,并没有换来舒适的环境,依旧存在漏风、上热下冷等一系列问题。为降低交通建筑的能耗并改善室内环境,戎向阳牵头组织了14家单位,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研究工作。“今年的西安会议上,我主要讲了我们课题组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发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戎向阳提到。

  随着各个高校对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关注,工程能力与科研成为大家辩驳的话题。当问及工程能力培养与科研的关系时,戎向阳表示,科研和工程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科研问题应该来源于工程问题,在工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技术研究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提升。戎向阳坦言:“我们处在设计院中,能有很好的机会,直接接触工程,从中发现许多工程问题,获得启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越老的工程师,失败的教训就越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才能不断提升。”

公益“暖巢”倾注心血

  戎向阳主持完成了涵盖交通建筑、体育建筑、办公建筑、观演建筑、医疗建筑等多个民用建筑领域的100余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其中包括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金融城等大型项目,但戎向阳却对一个建筑面积仅1300m2的学生校舍印象深刻。这个项目就是由爱心人士洪钢、徐真夫妇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暖巢行动”系列项目,由钱方总建筑师和戎向阳总工带领西南院志愿者团队设计完成的,是为贫寒地区的小学生打造的宿舍。第一个项目被命名为“暖巢1号”。

  “机缘巧合,2013年,爱心人士洪钢、徐真夫妇找到我,共同参与‘暖巢计划’,其实我非常感谢洪钢夫妇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给了我一个回馈社会的机会。”戎向阳说道。

  暖通空调项目与地域、气候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在青藏高原这些非传统采暖地区,能源资源匮乏、环境脆弱、又迫切需要供暖,如果按照北方采暖的路子走,可能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问题。应该怎么做?其实,这些地方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那么如何把太阳能资源用好,如何进行工程设计、产品应用?如何契合这些地域管理水平低下、维护水平低下的问题?戎向阳作为有着30多年高寒地区供暖通风设计经验的工程师,一直都在为此思考,潜心研究。也正是基于此,洪钢、徐真夫妇邀请戎向阳参与到“暖巢1号”的建设中,为这些高原地区的孩子们打造非凡的校舍。

  戎向阳跟随中国扶贫基金会实地考察了若尔盖县、阿坝县等地区,最终选择了若尔盖县夏热尔村小学。该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0℃左右,全年最低气温零下20℃。极端恶劣的天气,再加上年久失修的校舍,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戎向阳回忆起当时的画面感叹道:“看到这样的气候条件、居住条件,确实很感慨,这也使我在高寒地区的研究工作中有了持续的热情。”

  从气候、需求等各方面调研之后,开始着手工程设计。既要零能耗,又要免维护,成本适中,他们从若尔盖的天然禀赋中寻找建筑节能、环保暖巢的灵感,创造性地应用精准模拟的方式,将建筑朝向、保温层厚度、温度缓冲区和北墙风斗式门洞等各设计要素集大成。希望“暖巢1号”建成后,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室外温度下,仅依靠太阳能被动利用,使得舍内的最低温度达到10℃左右。2015年,新校舍建成,连续三年,每年1月最冷月,都会做检测,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原定的目标,室内温度最低10℃。

  “暖巢1号”建筑面积仅1300m2,但是参与到项目中的负责人都是西南院的总工,设计人员都是志愿者,抱着回馈社会的心理参与项目设计工作。小项目却集结大力量,这展现的是工程师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戎向阳提到:“我非常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对当地建筑设计提供思路,让高原上的孩子们摆脱漫漫寒夜。”事实上,他们的确做到了,“暖巢1号”现在已成为若尔盖这类高原地区的示范性项目。“暖巢2号”也已于今年设计完成,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做了改善和提升,预定目标是室内最低温度达到15°以上。戎向阳表示,他想把这样的项目持续做下去,把它做成一个可复制的、使贫困地区孩子们能够真正受益的系列项目。

  通过这个公益项目,戎向阳为我们分享了两点收获:

  一是,设计师应该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二是,建筑设计要改变原有的传统设计流程,做精细化设计,在建筑方案的创作伊始,暖通设计师就要参与进来,通过大量的数据模拟,帮助建筑师完成最优化的建筑设计。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趟出了一条从建筑设计初期协同进行的路子。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今年绿色建筑工程一等奖。耗费五年时间,现场踏勘、需求调研、气候调研、完成设计到最终建成、效果实测跟踪,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业主把主动权完全交给我们,只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不受冻。非常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为社会做贡献。这个项目没有太多的资金,设计都是志愿参与,但大家都非常用心。”提起“暖巢一号”项目,戎向阳总有说不尽的感慨。

  “暖巢”项目意义不局限在爱心善举,更是探索并实证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零碳排放建筑长期可持续运行的可能,为资源匮乏地区摸索出一个既能保护薄弱的生态环境,又能有效节省采暖能耗的解决方案。

  未来会有更多的“暖巢”为贫寒学子撑起温暖的“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像戎向阳总工这样的优秀工程师愿意参与其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期许后辈  勉励青年

  青年强则行业强,青年的成长使行业的未来充满希望,戎向阳深谙培育青年后辈的重要性。

  对于青年后辈,戎向阳表示,要真正对得起工程师这个称呼,首先是专注,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认认真真研究与学习专业技术上,在浮躁环境下,耐得住寂寞,把压力转化为兴趣和爱好。其次是专业,专业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处理工程问题要体现专业性。二是,良好的服务态度,要本着对得起业主的心态做工程设计,把业主的事当做是自己的事。“我常在和年轻人的讨论方案中问他们,如果这是你的房子,你接不接受这样做?”戎向阳表示。只有高水平的技术加上良好的服务,才算得上专业。

  戎向阳特别期待:“青年设计师在工作中应保持强烈的责任心、集沙成塔的耐心、探索创新的好奇心、踏实勤勉的匠心。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理由去热爱和敬畏它,并为之施展才华付出努力,以成就自己造福社会。”

挖掘潜力  未来可期

  建国7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暖通行业也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活跃于大众视野。戎向阳是中国经济蜕变、行业蓬勃发展的见证人,历经风雨,他感叹道:“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永远与经济相关联,没有经济的支撑是发展不起来的。”

  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达到70%以上基本处于饱和,所以后期城镇化速度会下降,但对建筑性能的要求还会不断提高。戎向阳提到既有建筑改造的问题,坦言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放缓,新建房减少,而大量的既有建筑性能需要提升,未来暖通空调工程师可能比建筑师的工作更多。

  怎么把现在粗放式的设计变成精细化设计?怎么把整个暖通空调系统能效提升上去,能耗控制下来?成为需要全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戎向阳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大中城市夏天电能用到空调制冷上的占了60%,如果空调制冷节能50%,那么对整个节能降耗工作贡献了30%。“从行业整体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戎向阳说道。

  在科研上孜孜追求,在工程设计上匠心独具,寄心公益事业,耐心指导后辈,关心行业发展。什么是设计大师?戎向阳总工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淋漓地诠释了一位工程设计大师的品格和风范。

个人简介

2.gif

  戎向阳,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暖通专业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公用注册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兼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副会长、住建部高等教育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管委会专家组专家等职务。

  从事暖通空调和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与科研工作35年。在工程设计方面,主持完成了涵盖交通建筑、体育建筑、办公建筑、观演建筑、医疗建筑等多个民用建筑领域的100余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包括: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重庆江北机场T3航站楼、成都市南部副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庆市CBD总部经济区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西藏军区取暖工程、仁恒置地广场、铁狮门东大街项目、金融城、成都电力生产调度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曾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奖等工程设计奖励40余项,其中一等奖20余项。“西藏军区取暖工程”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暖通空调设计还获得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项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长江上游地区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与优化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863”计划课题《适应关键负荷的光/热/储微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原建筑太阳能热电动态耦合过程研究》、美国能源基金《典型公共建筑太阳能综合利用》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的项目负责人。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在标准编制方面,参编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等4部国家标准,主编与参编了《四川省高寒地区供暖通风设计标准》、《四川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重庆市地表水水源热泵设计标准》等10余部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