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一个项目“上百个事项申办、盖数十个部门图章、多头跑办事慢”等突出难题,让工程建设企业和办理人的申办之路颇为曲折。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堵点,9月5日,记者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获悉,合肥通过搭建平台,用数据代替群众跑腿,截至今年8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精简到70个工作日内,压缩时限达65%。
100多个审批事项
全部实现线上办理
上午10点,在合肥市政务服务中心城建窗口,方成成正在为庐阳区的一家房地产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她告诉记者,相比以往来说,现在的办证过程十分便捷。
“之前企业从项目选址到竣工验收备案,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审批事项有100多个,涉及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20多个部门。”方成成表示,随着合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上线运行,在报建过程中遇到的办理时间长、审批手续繁、提交材料多的问题迎刃而解。
“平台打破了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了审批流程再造,形成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促进资料、信息和服务的共建、共享、共用、共认。”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郭凯介绍。
对于平台上线后带来的便捷,方成成感触颇深。“基本实现了‘人在家中坐,证从线上走’。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也加快了项目的施工进度。”
200天精简到70个工作日
压缩时限达65%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工程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2019年4月合肥成立高规格改革小组,采取“一家牵头、一个平台、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高效机制,搭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2021年,合肥市在前期实现12个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打通依托“皖事通办(安徽政务网)”平台,让申请人(建设单位)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共同实现“申报材料协同、审批意见协同、审批计时控时、审批结果共享”。截至2022年8月,平台共审批项目总数20978个,办件总数73396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精简到70个工作日内,压缩时限达65%。
平台上线后,还建立了统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现在已形成国家、省、市、县(区)多级联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并与17个省级、市、区级部门审批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
“通过平台,如今在工程建设领域,‘不见面’审批已经是一种常态,这种用数据‘跑起来’代替企业‘跑过来’的方式,已初步形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合肥模式’。”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