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2023年香港设计营商周BoDW开幕式,日本设计协会董事长兼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MVRDV事务所创始人Winy Mass等在台上发言)
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香港设计营商周(BoDW)作为亚洲顶尖的年度设计盛会,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FreeSpace举办。此活动集结了众多领域的杰出演讲者,如日本设计协会董事长与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UNStudio创始人Ben van Berkel、爱马仕集团品牌“上下”创始人蒋琼耳、MVRDV建筑事务所创始人Winy Mass及阿里云之父王坚博士等,分享他们对设计变革的深刻见解。本届大会主题“Game Changer”,深入探讨了设计在多领域中的创新作用,并特别关注设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如何重塑未来。
(图注:“人性与智能:重新思考AI设计”Humanity and Intelligence: Rethinking AI Experience Design中提出“AI设计三原则”)
在众多备受瞩目的演讲中,曾熙博士的演讲关注人工智能AI与体验设计的结合。作为一位深耕于认知科学与艺术设计交叉领域的学者,他在大会上提出的“人性与智能:重新思考AI设计”(Humanity and Intelligence: Rethinking AI Experience Design)主题演讲,不仅展示了他的学术理解,也反映了当前技术发展中的重要趋势。他所提出的“AI设计三大原则”,旨在探索和解决AI时代人类与科技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原则的提出,基于他作为前OPPO软件设计总监、OnePlus产品创意总监的实战经验,以及在皇家艺术学院、欧洲设计学院和中国美术院担任教职的学术背景。曾博士运用神经网络原理来优化体验设计,其研究成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在理解人机交互的深层次问题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未来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图注:“优秀的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演变,融合得如此完美,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
在探讨AI设计的三大原则时,曾博士特别强调了“有机”原则的重要性,即确保设计能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他以在OPPO期间参与主导的“水生设计”(Aquamorphic Design)为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什么是“有机的设计”。该设计灵感源自水的三种状态——底部的流动液体、中间的固体冰和顶部的气态云层,从而形成用户在数字世界中的导航系统。曾博士阐明,这种设计不是单纯模仿自然,而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创造出能够适应全球用户需求的体验。目前在全球超过一亿用户使用,充分体现了OPPO对于审美的理解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图注:OPPO的“水生设计”是拥有从抽象概念到具象规范的完整设计语言。)
曾博士提出,多数AI产品过度依赖对话式交互并不理想,关键在于如何在适当场景使用合适交互来发挥AI的潜能。他探讨了艺术与人之间的隔阂,并强调AI在帮助理解艺术方面的巨大可能性。为此,他联合不同背景的艺术爱好者发起了“Chance创时艺术”项目,旨在通过AI技术加深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共情。
项目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艺术家之眼”的AI功能。这个功能通过扫描展览中的艺术作品,能够利用AI算法快速生成关于该作品的详细导览和背景介绍,而不是常见的对话式交互。例如,在观看一幅名画时,通过“艺术家之眼”,观众可以不仅看到画作本身,还能了解到创作该作品的艺术家的想法、情感以及作品诞生的历史背景。曾博士指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外观,更在于背后的故事、创作灵感和艺术家当时的感受。
(图注:Chance创时艺术通过AI的能力让更多人享受艺术的美好)
工业用品与艺术作品有什么区别?艺术品之所以感人,不在于其外观,而在于它们承载的跨越时空的情感价值。例如,当人们欣赏梵高的作品时,可以感受到梵高当时创作的环境、情绪、思考。然而,当代艺术的情感价值往往难以被捕捉,因为只有掌握充分的上下文,了解背后的故事,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一件艺术品的意义。这正是“Chance创时艺术”项目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该项目中开发的“艺术之眼”AI功能,能通过扫描艺术作品,快速提供其深层的背景故事和导览,帮助观众不仅欣赏艺术品的美,还能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创时艺术是全球首个艺术导览AI,在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特征描述算法的开发、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以及垂直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都展示了其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此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艺术推荐和深度的艺术解读。
“创时艺术通过科技使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被更多人理解,从而实现艺术与人类之间更深层次的连接和共鸣。优秀的设计就是应该让生活变得简单。”曾熙博士在采访中介绍到。“艺术与科技,终将在山顶重逢。”
(图注:曾熙博士在接受HKDC香港设计协会的采访)
曾博士接着探讨了AI设计的第二大原则——“共情”。他强调,设计师们在追求技术创新和美学表达的同时,更应深入关注用户的感受和需求。以OnePlus一加手机的“禅定模式Zen Mode”为例,这一功能通过减少用户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鼓励他们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赞誉。这个创新功能虽看似与智能手机的常规用途相悖,却恰恰体现了在设计中融入“共情”的重要性。
在飞书Lark工作协同软件中,AI助手作为团队成员而非单纯工具,与人类并肩合作,创造自然的人机互动。这提高了效率并加强了团队间的沟通与协作。AI助手的角色不是取代人类,而是作为协作力量的增强者,为团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辅助。这样的设计体现出AI设计的“共情”原则。
(图注:OnePlus一加手机禅定模式)
最后,曾博士讨论了第三个原则——“责任”。在AI技术日益增强的今天,设计师们需要确保其使用方式安全、私密、包容且无障碍友好。例如,当使用Midjourney等生成AI请求“美女”图像时,通常结果偏向于白皮肤和金发的女性。这暴露了AI在训练数据方面的局限性和偏见问题,需要设计师们积极采取措施确保AI的公正和多样性。Google通过AI技术新推出的10种肤色阶梯作为包容性设计的例证,强调了设计师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领域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此外,曾博士还强调了AI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指出即便是进行简单的35个问题的ChatGPT对话,也需要消耗约500毫升水来进行冷却。这一事实揭示了AI技术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方面的重大问题,呼吁设计师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作为AI设计的先锋,我们不仅要追求技术的前沿,还必须认识到其社会、伦理和环境方面的影响。真正负责任的设计应当全面考虑AI的应用对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影响,不断推动AI技术朝着更加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图注:“作为设计师,我们的责任是确保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而不是让世界变得冷漠。”)
(图注:AI设计三大原则:有机、共情与责任)
在这个由人工智能技术迅猛推动的时代,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这一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确保AI技术的发展不仅融入设计实践,还为社会带来积极价值,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曾博士在他的演讲中提出的“AI设计三大原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首先是“有机”原则,它鼓励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自然融合,通过直观无缝的体验减轻科技给人带来的负担。接着是“共情”原则,它提倡设计超越功能,触及人的情感,让技术成为情感旅程中的亲密伙伴。最后,“责任”原则强调设计的安全、隐私保护及社会责任,包含包容性和易用性,满足不同需求,尊重多元文化。
这些原则不仅引领我们的设计实践,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创新、和谐融合、深具共情且负责任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呼吁每位读者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并推动这一伟大变革,携手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人性化的未来世界。让我们一起见证并成就这个令人激动的新时代。